記者 馮俊江
張瑞芳,東陽三單鄉(xiāng)玉溪村人,當?shù)貜氖聛砹霞庸ぷ畛晒Φ呐浖o人之一,現(xiàn)有一個固定平車加工點和10多個手工類加工點,固定工人有六七百人。
昨天,43歲的張瑞芳來到新報經紀人博客欄目,跟大家分享了她的來料加工創(chuàng)業(yè)經歷以及寶貴的經驗。
前婦女主任回家再創(chuàng)業(yè)
玉溪村是東陽一個大山村,村里有270多戶人家。早前,村里交通并不便利,信息封閉,經濟欠發(fā)達,留在村中的村民大多無事可做。
張瑞芳曾在玉溪村當了近10年婦女主任,后來外出創(chuàng)業(yè),在東陽城區(qū)開起一家布店。經過幾年打拼,生意上了軌道,一年收入幾萬元。 不過,張瑞芳并不滿足于自家家境變好,曾擔任過婦女主任的她非常希望玉溪村村民也能過上好日子。 “村里勞動力多,他們就缺少一個致富的機會。”正是抱著想與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的想法,張瑞芳放棄了城里早已走上軌道的布料生意,回家做起了來料加工業(yè)務。 一個新的行業(yè),風險肯定存在。轉行前,她還向磐安的姐姐作了咨詢。姐姐做得早,有一個五六十名工人的固定來料加工點。工人每天都有幾十元的收入,這也更加堅定了張瑞芳轉行的信心。 沒經驗也能接下大訂單 說干就干,她先從最簡單的手工類訂單入手。為了拿到充足的訂單,她開始每天奔波于東陽、義烏等地的工廠和市場。張瑞芳沒有經驗和熟人,但她做事有膽量。正是憑借這一點,她成功地接下了第一筆訂單。 2005年一天,她來到義烏國際商貿城找活兒。一名溫州老板問她:“腰帶會不會編?”張瑞芳愣了一下,看一遍樣品,鼓起勇氣說:“腰帶我會編,我的加工點有很多人。”溫州老板并不放心,只讓她拿了幾條回去打樣,看樣品質量再決定是否下單。 張瑞芳不愿放過機會,她答應第二天一早就把樣品送過來。當天回到家已是下午5點,吃過晚飯她就開始編樣品。由于沒有經驗,她編好一條居然花了2個小時。一晚上,她一共編了4條。 第二天,張瑞芳拿著樣品來到義烏。溫州老板看了樣品,居然認可了,給她發(fā)了3000條的業(yè)務。“這是我接到的第一筆來料加工訂單。”接到貨后,她把活兒發(fā)給了村民們。后來,又陸續(xù)為溫州老板加工了13000條腰帶。 手工活利薄買機器辦廠 2008年,張瑞芳的來料加工業(yè)務越來越成熟,最多時有十幾個加工點和700多工人。接到的來料加工業(yè)務也越來越多,品種包括項鏈、手鏈、腰帶、手套等。 不過,經常到義烏、東陽等地送貨的張瑞芳發(fā)現(xiàn),義烏、東陽等地還有一類加工業(yè)務很火,那就是平車。相比手工類每天只有二三十元工資,平車加工最低工資也有五十六元。 憑著先前的積累,加上自己本就懂裁縫,張瑞芳沒有多想就購進了10多臺平車,辦起了一個小型的服裝廠。現(xiàn)在,她的服裝加工廠已經發(fā)展到80多臺機器,工人們月工資達到了兩三千元。 “手工活我沒丟,平車訂單我也接。”張瑞芳學起了“兩條腿走路”。不過,為了留出精力發(fā)展平車點,她暫時將10多個手工活加工點交給了兒子和兒媳打理。 村里有好多平車工 想接些簡單的訂單 采訪快結束時,張瑞芳想通過新報承接一些平車訂單。由于玉溪村地處山區(qū),辦廠之初很難招到懂技術的裁縫工。她就自己找?guī)煾担赓M給山區(qū)農民舉辦培訓班,如今已培訓了兩期,共有151名學員。她的服裝廠吸納了一部分學員,但另有相當一部分學員沒有活干。 “我想幫他們找一些簡單的平車加工活,如果有老板想找服裝加工點,可以來找我。”張瑞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更多的山區(qū)農民致富。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wǎng)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wǎng)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