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6月16日
信息來源:
每一件小事都值得你去努力
這輩子,你能得到多少幸福
如果你學(xué)歷不高,從事著一份卑微的工作,拿著僅僅可以維持溫飽的薪水,那么,你還敢奢望幸福嗎?我的朋友具備了所有“自憐”的資本,而他卻仍在幸福的道路上一點一滴地執(zhí)著著,直到有一天,上帝終于把他帶進了幸福的大門 這輩子,你能得到多少幸福?
1. 每一件小事都值得你去努力
要清楚地認識生活中的煩惱的臨時性,短暫性。給自己一點自信,一點正能量。笑對煙雨紅塵,讓自己豁達,陽光。
我們無法實現(xiàn)所有的理想,卻可以把現(xiàn)實理想化。
沒有翱翔之志,怎么能環(huán)游天宇?成功總是與理想緊緊相伴的。
成功之路迂回曲折,攀上巔峰的人鳳毛麟角。不思進取之人只能滯于山腳,仰望險峰之威嚴(yán)。
胸?zé)o大志之人難免遭人鄙視,他無法成為一個好市民、好父親、好丈夫,更不用說對世界做出什么貢獻。他空占著這世界的空間,他的心是冰冷的,血液里沒有絲毫的熱情。對于他,只有生存,而沒有生活可言。
能真正擷取理想之光的人不多,但只要心中懷著貴賤毀譽都無差別的信念,所有的人都可以將現(xiàn)實理想化,都可以讓生活從沉寂平庸中升華,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過起屬于自己的人生。
雄心壯志是由成百上千的“小理想”組成的,正是這一個個不斷被實現(xiàn)的小理想,最終融合成更為高遠的人生。
無論你的地位多么卑微,無論你的境遇如何落魄,我都不會因此鄙視你。當(dāng)你開始嘗試攀爬第一層階梯時,可能暫時感到無力,然而,當(dāng)你到達時,你就可以把下一個階梯作為目標(biāo),接著第三個臺階,然后一步一步往上攀爬。
我有一位很年輕的朋友,他的理想就是作一名出色的員工。雖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整理文件,但從一開始,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快,他就成了辦公室里有史以來最好的文件整理者。當(dāng)他出色地完成一個任務(wù)時,公司又把更加重要的任務(wù)交給他。他一如既往地完成工作,然后,等待著他的就是一個更高的職位,而他也盡心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zé)。
他心中有兩個理想:當(dāng)前的理想與未來的理想。他專注于當(dāng)前的職責(zé)并腳踏實地地完成它的同時,對未來滿懷憧憬。他始終銘記一點:若不完成今日的職責(zé),明日的理想便沒有基石,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只是空中樓閣而已。而他的具體理想也是隨時勢而變,但在前腳未穩(wěn)之前,絕不莽撞沖動邁出后腳。他能因襲別人成功的經(jīng)驗,避免失敗的歧路,而不像許多毫無理想,罔顧現(xiàn)實與未來的人那樣失敗得一塌糊涂。
朋友,于心間鑄個理想,時時感受其心跳吧。因為,一個沒有理想的現(xiàn)實與一個超脫于現(xiàn)實的虛無縹緲的理想,都是一樣難以觸摸的。
2.不同的今天兌換不一樣的明天
人生就是一場場堅強后的努力,也許風(fēng)雨阻隔,方向在,路就在。昨天早已成追憶,明天全是正能量。
人生有三季:昨日、今日和明日。
今日之果為昨日之因,明日又是今日的繼續(xù)。
要問三者之中哪個最重要,確實沒有答案,因為三者之中任何一個都不是獨立存在的。
昨日的職責(zé)完成了,今日的工作就會簡單很多;今日勤勉工作,明天的大門便為你敞開。
每一天都有其重要性——昨日、今日和明日——疏漏任何一方,都將實質(zhì)性地影響當(dāng)前的生活與其余兩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已永逝于忘川。若這是堆滿錯誤的一天,就必須在今明兩天去慢慢修復(fù)。
若只活在今日,那與動物何異?
今日之重要性不僅囿于今日,也系著明日。
今日在你手中,明日只是可能。
今日的你,若不憂思明日,明日將變得難以掌控。
成偉業(yè)者對此都是一視同仁的。他們做好今日之工作,而是因其會影響明日之進程。
可能的話,你盡可深埋于昨日之愧疚之中,為自己的失足而捶胸頓足。但當(dāng)懊悔之時,今日也已溜走了。若你有不堪的昨日,可在今明兩天彌補。明天遠比今日更讓人希冀——因其綿延至無限的未來。而今日之光陰則在日暮西沉之時,便會悄悄謝幕。
你的所作所為,事無大小,都將深深烙印于生活的車轍里。若不能與明日之車點相吻合,就可能與通往成功的大道失之交臂。
今日事,今日畢。不要在今明兩日之間留下難以逾越的鴻溝。否則,就要用額外的時間搭建互往之路。
成熟之人或有所成就者,為人尊敬的同時,也同樣是心憂今明之人,把以往成就鏈接起來,待時機成熟,一躍而起。
失敗者慣于自我滿足,覺得任務(wù)完成就可一勞永逸,然后輕輕用筆在記事本上劃掉。然后,他就另開爐灶,任未竟之事隨風(fēng)逝去。
連貫性實為成功之首要因素。在人生的旅途中,沒有哪件事是可以獨成系統(tǒng),任何事情的價值都源于其相互的鏈接之上。這種鏈接應(yīng)該融合著經(jīng)驗與行為,融合著逝去的往昔、飛馳的今日和莫測的明日。
文章摘抄于:《正能量》 作者:納撒尼爾 .C. 小福勒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聲明:轉(zhuǎn)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不構(gòu)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作者持權(quán)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