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4月30日
信息來源:
外行人眼中的咨詢世界(1)
他們經過看過的案例多,而積累的行業(yè)經驗和戰(zhàn)略眼光,恰恰是純粹搞實體企業(yè)的人所無法逾越的瓶頸,也就是說,他們看到的天空更大。
一直不明白,市面上講金融的電影不少,說咨詢的卻幾乎沒有。
金融業(yè)影視作品中,尤其描寫投行類的,一抓一大把,可能是因為這個行業(yè)黑暗元素比較齊全——金錢和肉體,信任和欺騙,正義與利益,人性與誘惑。所以才會有《華爾街之狼》里萊昂納多一擲千金給自己的女友買了游艇還嘚瑟以女友名字命名;《金錢永不眠》里道格拉斯出獄后又開始呼風喚雨坑蒙拐騙;《利益風暴》(又名《商海通牒》)里凱文·史派西要趁著大眾還沒發(fā)現(xiàn)真相之前,把手頭垃圾的金融衍生品吹噓忽悠給下一個接盤的人,保全自己,別人卻破產。
說白了,電影里金融只是個載體,而錢、性和欲望的交織才是賣點,不斷挑逗著大眾敏感的神經,時不時沖擊著內心脆弱的防線。
但是,卻鮮有看到講咨詢的影視作品。
倒是有一部美劇叫《謊言堂》,但唐·錢德爾看著就是一張老實巴交的好人臉,再加上一副炮灰氣質,好像隨時都準備替老大擋子彈下一秒就要掛掉的模樣,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搞咨詢的啊。腦海里做咨詢人的形象應該是《在云端》里的喬治·克魯尼,或者是《法官老爹》里面的小羅伯特·唐尼啊。是吧?
難道因為咨詢業(yè)單調么?因為咨詢的工作方式枯燥么?
來港后,對于咨詢的熱情再一次被點燃。雖然過不上咨詢的生活,我看咨詢的書總行吧?M建議說看就要看英文版的,這樣才能了解行業(yè)術語,然后拋來一個鄙視的眼神:“你不是學英文的么,看什么中文版的呀?”
這怎么能忍?于是在網上下載了《麥肯錫思維》《麥肯錫方法》《麥肯錫工具》三本書的英文版。好在寫書的哥們兒不是學者出身,基本上是用口語在寫作,比起以前看的文獻類輕松不少。
粗粗看完后,腦子里就一個感覺:書里講了一堆正確的廢話。
比如書里提到的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分析法講的不就是把大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么?
書里教你如何做一個有效的會談或報告的技巧不就是我們學的認知心理學和行為心理學么。
還有如何建立解決方案和制定步驟什么的,怎么看怎么像當今流行的大數(shù)據分析啊。
最后得出的結論是,要么就是我沒看到真正的咨詢好書,或者寫書和真正做事本來就是兩回事。
比起這個,更困惑我的是——咨詢公司,尤其是麥肯錫或波士頓這種食物鏈頂層的,大部分工作是幫企業(yè),也就是它們的客戶,解決企業(yè)無法解決的真正問題,比如公司的贏利瓶頸,公司未來戰(zhàn)略,或者最近很火的傳統(tǒng)企業(yè)的互聯(lián)網轉型,O2O,等等。你說人家在這個行業(yè)干了好幾年都沒想出辦法,結果一幫沒有辦過企業(yè)、沒有實戰(zhàn)經驗的咨詢空降兵,在企業(yè)內部一頓捯飭,調研采訪,提出假設,在幾個月內就知道企業(yè)內部的問題,并拿出一套切實有效的方法戰(zhàn)略,告訴你應該這么做就可以讓利潤提高多少個百分點什么的。然后以一個問題解決者的身份,拿走百千萬的咨詢費。
不禁感慨——憑什么啊?
文章摘抄于:《優(yōu)秀的人,都敢對自己下狠手》 作者:陳立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