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石雕栓馬樁,望樁,系馬樁禮器寶瓶石鼎,香爐天公爐,花瓶雄鷹,鹿鶴龍鳳,鯉魚戲水噴泉,石象石雕大象,麒麟,拓荒牛動物等園林風水石雕
拴馬樁石雕是我國北方獨有的民間石刻藝術品,在山東孔孟故里,其數(shù)量和品種可稱得上在全國“獨一無二”。它原本是過去鄉(xiāng)紳大戶等殷實富裕之家拴系騾馬的雕刻實用條石,以堅固耐磨的整塊青石雕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寬厚相當,約22—30厘米不等,常栽立在農(nóng)家民居建筑大門的兩側,不僅成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機構成,而且和門前的石獅一樣,既有裝點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時還被賦予了避邪鎮(zhèn)宅的意義,人們稱它為“莊戶人家的華表”。
“拴馬樁”是廣泛流傳于鄉(xiāng)村的民間石雕品,也稱“拴馬石”。在農(nóng)家宅院,門前用以拴馬、牛等牲畜的石雕樁。雕刻精美的拴馬樁稱“樣樁”、“看樁”。拴馬樁所用石材多是灰青石、黑青石,少數(shù)用細砂石。一般大型的通高約300厘米,中型的約260厘米,小型約230厘米。石樁分四部分:樁頭是石雕的主要部位:樁頸(臺座)承托樁頭,一般為上圓下方,其上浮雕蓮瓣、鹿、馬、鳥、 兔、 云、水 、博古等圖案;樁身,少數(shù)刻串枝紋、卷水、云水紋;樁根則埋入地下。樁頭圓雕,有表現(xiàn)人物,人與獸和多人物組合形象,也有表現(xiàn)神話故事人物如壽星、劉海、仙翁等。動物形象則有獅、猴、鷹、象、牛、馬等。較精彩的是人騎獅,多在石獅子前肢或人臂腕間鏤鑿穿系韁繩的孔眼,石獅子突出其扭轉身軀的動態(tài),騎者則表現(xiàn)為俯身前沖,或駝背卷伏的動態(tài),頗為生動。人物五官及衣飾刻劃細致,所持物件如煙斗、如意、琵琶、月琴都很逼真。拴馬樁石雕在整體上能綜合運用圓雕、浮雕、線刻手法,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莊戶人家的“華表”藝術——拴馬樁 閻忠全
[1]青石雕造的樁,凝重地兀立在觀眾農(nóng)舍門前。歷史的風風雨雨,剝蝕不去它古拙生動的風神,依然是一派世俗的人情味,依然袒露出古人尚武的性格。斷殘的雕像,暗示著千百年的民族滄桑;斑駁的樁體,呈現(xiàn)出一絲誘人的神秘。史書上沒有文字記載,就因為它是民間工匠的手藝,煌煌佛國石窟,赫赫皇族陵寢,尚且沒有創(chuàng)造者鐫名的權利,更何況散落在鄉(xiāng)野僻壤的殘石斷樁。“雖復塵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是金子,總會閃光。
從造型的直觀性入手,揆諸史料,考其流變,對研究中國民間雕塑史,也許有拾遺補缺的裨益。
多年來,“拴馬樁”的提法,似以被學術界公認。但作為考察者之一,我心里一直不踏實。因為從造型風格看,它們不是同一時期的產(chǎn)品,并非每個村每一戶都有這樣的樁,也并非每個樁體構造和高度都便于拴馬。若專為拴馬,門前非馬廄。院側另蓋的“跨院”才是馬的專用建筑。在四合院的街墻上,以鐵環(huán)鑲入墻體、高度一米有余,即為拴馬專設。門前拴馬,只是臨時便宜之用。對精打細算生活簡樸的農(nóng)戶來說,如此雕飾石樁而只為臨時拴馬,似奢華的不近情理。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最新產(chǎn)品
浙江民營企業(yè)網(wǎng) bus1net.com 版權所有 2002-2010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