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鐘歷史
開始用以振軍威:
鐘的節(jié)奏感強,它能表達人們的歡樂喜悅,又可以在生產勞動中協(xié)調人們的勞動步伐、在舞蹈中使舞姿整齊優(yōu)美、在練兵中使士兵步伐一致,以振軍威,因而在勞動生產中最需要這種樂器?!对娊洝分杏胁簧僭娖加涊d了鐘的演奏。如:《關睢》:“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薄豆溺姟罚骸肮溺姎J欽,鼓瑟鼓琴?!?
北京大鐘寺博物館的明永樂大鐘,是明成祖朱棣下令鑄造,鐘高6.75米,直徑3.3米,鐘唇厚18.5厘米,重46.5噸,鐘內外有文字23萬多字。此鐘原在萬壽寺中,后被清乾隆皇帝下令移植大鐘,于乾隆八年(1743)完成。每天晨鐘暮鼓,后一術士說,北京西為白虎,敲鐘恐驚動白虎,因此不再敲鐘,清乾隆時 移到此寺,移動時是利用冬季在地上潑水,結冰后,鐘下墊圓木滾到大鐘寺,先將鐘立在一個土堆上,再蓋房子,后將鐘下的土堆上,再蓋房子,后將鐘下的土堆挖掉。